个人认为主要有四方面:
第一,提升业务能力。于律师言,办案实乃将最初案件材料梳理、整理、研究后使之变薄过程,“薄”之终点,应即为提炼成一句话或一条裁判规则;法庭审理阶段,律师代理工作主任务,应系将已归纳裁判规则从事实和法律依据方面阐释、扩充,亦即将案件材料由薄变厚过程。如熟练运用案件整理基本规则与方法,或有助于业务能力提升。某种意义上,律师工作,可理解为辅助裁判者得出裁判结论并提供充分论证过程。
第二,专业领域学习。专业化应成为律所及律师业务发展方向及目标。专业化过程,实系习得前人经验、汲取他人智慧过程。律师当下所研处纠纷,理论上有80%到90%可能性在过去发生过并已形成成熟处理规则。王泽鉴老师有言,“研读案例是学习法律的开始”(《天同十八部》序)。从过往权威典型类案中学习,不失为法律人专业化捷径。衡量学习成果重要标准,应是形成可分享成果。否则走马观花,浅尝辄止,效果打折扣。1小时学习1个案例所获知识经验,不仅能让其他法律人用5到10分钟时间一览无遗,且让自己在5年之后仍历历在目、可查可用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最好方法当属将案例整理一遍。
第三,个人知识体系搭建。在大量梳理和研究案例基础上,由此水到渠成所形成个人知识体系具有坚实实务根基。
第四,个人图书出版。如前所述,案例整理可分享标准重要体现,应属出版。世上罕有白走弯路,所有个案整理、学习上努力和付出,秉持分享理念,假以时日,定会集腋成裘,蔚为大观。惟俾知识整理成果先帮助到自己,方有可能惠及同事,最后或助益更多同行。
案例整理价值,还在于此种标准化作业成果,赖其众筹理念,或契合未来中国钥匙码案例项目推进方式:海量、最新典型司法裁判智慧,经由无数同志同行,得以铸造有别于西方“美国西部法律集团案例钥匙码体系(Westlaw System)”之“东方法律集团案例钥匙码体系(Eastlaw System)”,对串联过往司法智慧、统一裁判规则、推进同案同判工作将发挥独具特别检索功能之数据库作用。